魏來安:西散南國文學社文學顧問
更新時間:2020-07-07 關注:117
魏來安, 字,魏旭,筆名,秋楓。定遠縣人。滁州市散文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安徽作家研修班學員、安徽省散文協會理事、安徽省詩詞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受聘北京世紀百家國際文化發展中心《百家編輯部》特約編輯;《歲月的旋律》、《墻角里的琉璃》主編;《來安文藝》執行編輯;其散文《延安的炕》收錄在《滁州文學60年》;多篇詩詞、歌賦、散文等作品刊登在《回眸又見花開》、《安徽文學》、《參花》、《奔流》、《西部文學》、《關東文苑》、《滁州散文集》、《滁州詩歌集》、《北方詩刊》、《少陵詩人》、《中國散文名家》、《西散南國文學》、《當代散文精品薈萃》、《當代詩歌精品薈萃》、《當代中國詩詞精選》、《中國文藝家》、《安徽吟壇》、《醉翁亭文學》、《滁州詩歌集》、《滁州散文集》、《歲月的旋律》、《角落里的琉璃》、《思歸客》、《來安文藝》等文學刊物。撰著散文集《十月的秋》、《夏日和風》,詩歌集《寫在春天》分別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發行,該作品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大、中國現代文學館、安徽省圖書館等收藏。文學理念,用文字記錄生命的軌跡。
作品賞析
游目連山記
文?/魏來安
在甲午深秋之際,我受中國詩詞協會副會長及安徽省詩詞學會理事李正國老師之邀,去石臺縣拜會詩友。
美麗的皖南群山起伏,翠柏長青,微紅的楓葉鑲嵌在這萬山叢中,它示意著,這是深秋的季節。紅綠相間的葉子,把整個山脈點綴的十分壯觀。我們按約定地點下了車,去未曾謀面的詩友家。據說去他家還有一刻鐘的路程,于是我們游步閑散在崎嶇的山路上。路邊時而還可看到有開放的小花,花雖然撒落在路邊的灌木叢中,但很是好看。我是叫不出它們名字,只是欣賞它的艷麗罷了。
幾道山彎一拐,就到了詩友朱保平的宅前。我環顧四周,頓覺有一股皖南山區的特色氣息。就居住的房屋,一律是飛檐翹閣馬頭墻的徽派建筑,顯得古色古香。我們進屋一落坐。詩友就呼家人拿來自家的土茶讓我們品嘗。他說:水是這山里的泉水。茶是自己做的茶,你們嘗嘗。在盛情中,我們一邊品嘗他的茗汁,一邊聽他介紹目連山的景點來歷。并向我們贈送一本由潘光耀主編的《池州名勝要覽》。據鄭之珍編撰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記載,石臺目連戲始于明代萬歷年間,演出的宗旨是“驅鬼避邪、積德行善”。民間有一種說法是:梁昭明太子蕭統(公元501-531),喜愛游歷名山大川,有一次他帶著幾個隨從騎馬到此,被秋浦河畔的這片山水所吸引,留連忘返。當得知本地百姓常被惡鬼所害時,十分痛心,便將山名“坐石坑”改為“目連山”,并親自指導當地百姓排演目連戲,以驅鬼神。神就神在此后每唱一次“目連戲”,就能保證這一帶十年里不會出現惡鬼。神話傳說賦予了目連戲神奇的色彩,目連山也因為孕育了目連戲而披上了神秘的面紗,留下了古往今來眾多探訪者的足跡。
在上世紀末,目連山還鮮為人知,很少有人探訪。直到本世紀改革開放后,人們才把目光轉向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和原生態非物質文化建設。此時的“目連戲”仿佛開始被人們認識,從而對“目連山”也有了興趣。談到目連山,主人一發不可收,從他的言談中就知道他對目連山的感情。他激動而興奮地說,百聞不如一見。來,我帶你們出去轉一轉。于是我們迎溪而上。一路上他比劃著講解著:目連山四周連接著座座名山。如馳名中外的黃山、九華山、廬山、齊云山、牯牛降,還有仙寓山、蓮花山和美麗的目連湖------
目連山的故事傳說很多,也非常引人入勝和耐人尋味,如照妖鏡的來歷、拋兒潭的由來、鷦鷯橋的傳說、龜石群的傳說,等等,且大多是比較凄美動人,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此地,觀看過目連戲。這種傳說是很可信的。因為古往今來,沿秋浦河而筑的石板路是一條赫赫有名的官道,當年的戲臺離官道僅一千來米的距離,唱戲的高亢嗓門聲完全能波擊行人。另外,有詩之河美譽的秋浦河貫穿目連山景區,當年李白數游秋浦河,留下佳篇數十,如《秋浦十七首》等,其詩篇里也不乏目連山的意境和影子。景區里的溝汀文化遺址,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土有石斧、石鑿、石錛、石刀、石鐮等器物。此外,還有古戲臺遺址、古窯址、西周古田遺址等。現地名中還保留有太子嶺、御馬嶺等,頗具舊古遺韻。
在野生動物園里有金錢豹、云豹、黑麂、黃麂、野山羊、狗獾、野豬、野兔、蛇等動物。有一種叫做“白頸長尾雉”,也叫“橫紋背雞”,羽毛灰褐色,羽尾較長,以野果種子為食,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動物。此處是白頸長尾雉的繁殖棲息地,入山者經常見到成群的長尾雉在林中戲耍追逐,偶爾還能碰到它們落下的美麗羽毛。目連山的水面水中有野鴨、水鳥、鮫魚、山毛龜、娃娃魚,還有色彩斑斕的蝴蝶、野蜂等昆蟲點綴草木,紛飛于滿山遍野,鳥語蟲鳴,輕盈曼妙。
談到目連山,就不能不佩服這位實業投資者,他就是我們的詩友朱保平老師。朱老師他天生一雙慧眼,頗具有遠見卓識。從他收藏的文物中就能看出它火眼金睛。在他的庫房里,我們看到他收藏了約噸余重的古代圓形石碾,這個石碾確是千古絕唱。石碾質地堅實,形態古樸,直徑約1.2米,它斗轉星移歷經滄桑。從它的風化的程度看,就不難看出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的軌跡。友人朱保平向我們介紹說,這玩意,他花了一萬余元錢,動用十多個勞力和大型工具才從河底把它撈上來運回家。據陪同人士介紹,朱保平十多年前就對目連山產生了濃厚興趣,俗話說,有心人事盡成。他和他的伙伴們花巨資買下目連山的旅游開發與經營權。數年來,經過他們精心設計和規劃,目前已初見規模。可以說他們是花了一番心血和功夫,才將一片古文化遺產展現在世人面前。
因此,對目連山如何梳妝打扮,如何規劃開發,如何吸引游客,朱保平等人正在密謀籌劃。就在這個歷史文化即將全面向世人展示之際,筆者欣喜耳聞目睹這塊寶地。那天,朱保平老師不僅親自陪同,而且晚上還請來了石臺詩詞學會的周銀河、儲滿貴、高修華等長者。晚宴上,朱保平始終話題不離目連山的開發事宜,而且充滿激情和信心。仔細聽來,果然非常專業和敬業。若不是對目連山草木了如指掌熟爛于心,不可能如數家珍說道不停。更讓大家開心的是那位“老兵張嘎”,他能歌善舞自編自導,一會兒山歌,一會兒民調,聲色俱下,與場景融為一體。
第二天,在朱保平的陪同下,我們一行人又觀光了牯牛降,真是大飽眼福,快意無窮。面對如詩如畫的目連山,詩友們文思泉涌,詩興大發,妙語連珠。每到一景點大家頻頻舉起相機和手機留下這永久的紀念。
此刻,我想用詩人李正國《目連山之秋》來結束我的游記。詩曰:“蟠桃又熟綴崖邊,野菊繚香十月天。?奇兀鶯棲窺日出,怪藤猴系飲溪懸。?霜賒御酒紅楓醉,風借甘泉翠竹鮮。?舞罷霓裳吹一曲,樂驚王母喜和弦”。
注:1.目連山風景區坐落在安徽石臺縣境內,緊靠牯牛降。是尚待開發美麗的原始山林。2.蟠桃;是一種很像蟠桃的野果、深秋成熟,黃色,能食。
-
上一篇:陳超:西散南國文學社藝術顧問
-
下一篇:丁銘春:西散南國文學社文學顧問
-
·陳才生 | “老樹新花,故紙新畫”——談王興舟的讀書觀2024-08-27
-
·詩意人生的感悟與吟唱2024-08-30
-
·【視界晨報】“尋福記”名家漂漆書法與植物畫非遺作品展在福州成功舉辦2024-08-25
-
·陳寶璐|于最美的秋天里,收獲歲月的深情(美文)2024-08-25
-
·瘦石先生詞十首2024-08-22
-
·【實力派作家】屈光道|谷雨云詩六首2024-08-22
-
·河南安陽:殷都區人民醫院中醫科開展“中醫科普大講堂”活動2024-08-21
-
·【視界晨報】熱烈祝賀孫喜民被山東省散文學會吸收為會員2024-08-20
-
·【視界晨報】李士文|詩詞三首2024-08-20
-
·【視界晨報】安陽仁康精神衛生專科醫院慶祝第七個中國醫師節活動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