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德丨照片沁潤同學情
更新時間:2023-08-08 關注:181
1968年3月9日,界首市磚集中學66屆乙班10位女同學離校前合影留念(李素榮中排左1)
(一)
2018年5月中旬,我受界首市作協邀請,參加部分作家到亮集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采風。一場中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由于躲雨和等候遠路的同志,我們便在行政村會議室里休息。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突然,我的手機呼叫聲響起,急忙打開一看,是一個陌生的號碼,便迅速離開會議室接聽。只聽到一位女孩激動的聲音:“您是劉運德叔叔嗎?”
我說:“是,你是哪位?”
她接著說:“我是您在磚集中學同班同學李素榮的女兒趙小平,剛剛在楊彩云阿姨家看到你們同學聯誼會的《紀念冊》,經她介紹,我見到了母親與當年同學的合影照片,看到母親的形象了,我太幸運了,太感謝您了!”
我急忙說:“一張普通的照片,沒什么可感謝的。”
她答道:“劉叔叔,是這么回事,在我4歲時母親就病故了,當時哥哥、姐姐也小,我們姊妹三人都記不得母親的模樣了。”
我問:“你母親沒有留下照片嗎?你爸爸該知道呀!”
小趙答:“媽媽僅有的一張照片1975年發水時沖走了。我父親也在10年前病故了。這些年來,我們每當看到爸爸的照片,同時想念媽媽。但是,由于不知道媽媽的容貌,只得苦苦思念……”
我靜靜地聽著趙小平電話中的介紹,這時,里面傳來了她喜極而泣的聲音,不禁心中一陣酸痛,熱淚盈眶。立即勸道:“可憐的孩子,你們受苦了。《紀念冊》中你媽的照片較小,看不清楚,我手機里有你媽清晰的照片,馬上發給你。”
我立即讓趙小平加我微信,急忙打開手機中保存的李素榮與全班女同學合影原照發給她,并編輯放大了一張她媽清晰的頭像也發了過去。
趙小平接到我發的照片后,激動地哭著給我回了電話:“劉叔叔,我看清媽媽的容姿了,她真漂亮啊!”
我高興地回答:“是的,你媽是我們學校有名的校花,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你們姊妹應該為她驕傲、自豪!”
趙小平大聲答道:“是的,劉叔叔,謝謝你!我立馬把照片發給哥哥、姐姐,讓他們與我一起分享驚喜和快樂!”
我也回答:“好的,祝賀你們姊妹三人得到媽媽以前的老照片,見到了媽媽的容顏,感受到了媽媽的風采和溫暖。我要向全班、全校同學告知這個消息,讓大家共同分享你們的幸福!并抽空看望你們姊妹三人,發動同學共同關愛你們。”
接完電話,我被這突然到來的喜訊所震動,心潮如波浪翻滾,久久不能平靜。室外的雨還在接連不斷地下著,我默默坐在會議室內,認真地回想著最近由我牽頭召開的磚集中學“老三屆”離校50周年同學聯誼會激動人心的情景,仔細地品味著《紀念冊》中一張老照片引發的強烈反響和驚喜插曲,甜蜜地分享著給那么多人帶來的喜悅和歡樂,思想的翅膀不由自主地飛到了與李素榮共同求學的生活之中……
(二)
磚集中學是界首市西南部的最高學府,占地100余畝,大門座南朝北,中間蓋有兩排十二棟紅磚瓦房,南面一排六棟是教室,北面一排六棟為寢室,校園的南、西兩部分是菜地、廁所,北面大門內西側是大操場,東部蓋有食堂和老師宿舍。整個學校座落有致,建設整齊有續,加上滿院磚鋪的道路和兩邊種植的水杉、垂柳、冬青,顯得特別整潔、幽靜和神秘。
我們63級乙班是一個充滿朝氣蓬勃和青春活力的集體,51位同學,有41位男生,10位女生,李素榮就是我們班女生的佼佼者。她中等身材,體型適中,短發分頭,濃眉大眼,鼻子和嘴小巧玲瓏;上身經常穿著紅褂子,下身穿著藍褲子,脖子時常系一條淺藍色的方巾,顯得成熟、美麗、大方,好象一朵嬌艷欲滴的芙蓉花。
更值得贊揚的是,她學習特別刻苦勤奮,各門功課成績優異。同時尊紀守法,敬重老師,謙虛謹慎,團結同學。從來沒有和同學吵過架甚至紅過臉,是我們班有名的“三好學生”。
2016年3月26日,磚集中學66屆乙班31位師生聚會,在校園大門外合影留念(作者前排右1)
我在班內年齡偏小,平時尊李素榮為大姐,學習的榜樣。記得1964年元月份的一天,氣候十分寒冷,課間休息時,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到教室外活動,而教室內只有李素榮一人沒有出去。當響預備鈴返回教室時,我遠遠看見李素榮仍然坐在課桌前埋頭學習,在窗戶反光的映襯下,仿佛是一座女神雕像,一絲不動。不禁使我萬分驚訝,內心強烈震憾,自感慚愧和對她的敬意。從那一刻開始,我決心象她那樣刻苦學習,不讓寶貴的青春浪費。經過半學期的勤奮努力,我的各門功課成績明顯進步。1964年10月,我參加了界首各中學挑選的優秀學生數學競賽,竟以98分的成績名列前茅,我深知這是李素榮同學影響、激勵的結果,更對她敬佩之至。
文化大革命中,我們“老三屆”同學全部回校復課鬧革命。李素榮老實本分,沒有參加派別活動。期間,我作為學校學生會的宣傳部長,牽頭組織愛好文藝的同學、老師,排練了《沙家浜》《白毛女》《紅色娘子軍》《奇襲白虎團》《紅燈記》等革命樣板戲,深入附近鄉村為群眾宣傳演出。李素榮藝術方面不太突出,出演一些配角,毫無怨言。
1968年3月,我和一部分同學報名參軍。離校前,大家紛紛照相留念,李素榮和全班女同學合影,留下了一生中僅有的一張照片和容姿。從此,我們便分手各地,再未謀面。
(三)
李秀榮回鄉后,被招聘為大隊小學民辦教師,為培養下一代奉獻青春。1969年10月,李素榮經親戚介紹,與陶廟鄉小趙莊的赤腳醫生趙新民結婚,仍在該村小學教學。她用求學時期的拼命精神,投身教育和家庭事業,整天忙碌在校園、家中和田間地頭,被鄉親們稱贊為先進知青,多次被鄉、市教育部門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人民教師。同時,她與趙新民恩愛相伴,先后生下三個孩子,生活甜蜜幸福。然而,長年的工作勞累和生活的沉重壓力,使她的身體嚴重透支,不幸患了乳腺癌。但她仍然默默地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從不在學校和家庭成員、親朋中吭一聲。由于耽誤了治療,直至1981年10月,終于撇下了親愛的丈夫和三個年幼的孩子,依依不舍地閉上了那年輕、漂亮、美麗的眼睛。
李素榮去世后,趙新民帶著三個幼兒生活,吃盡了苦頭。他是村里有名的赤腳醫生,為人忠厚老實,醫術精湛高超,服務熱情周到,不分白天黑夜地為鄉親們看病,很少顧及家里和孩子們。平時姊妹三人由爺爺、奶奶幫助照看,但由于孩子太小不懂事,整天圍著爺爺、奶奶哭喊:“媽媽去哪里了?我們想媽媽……”老人被逼無奈,只得哄騙孩子:“媽媽出遠門了,很久才能回來”。孩子們不信,纏得他們整天咳聲嘆氣,身心憔悴。
尤其是孩子們生病時,得不到媽媽的關愛,最小的女兒小平日夜眼淚汪汪,扯著嗓子哭鬧:“媽媽呀、媽媽,我要媽媽……”。特別是在重大節日里,看到鄰居家親人團聚,其樂融融,小平姊妹三人想起了媽媽,無奈地相互依偎在一起,流淚對著門外低聲唱道:“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了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里找......”
聽到這悲憐的歌聲,趙新民身為一個大男人,也禁不住失聲痛哭,經常嘮叨著:“素榮,你咋恁狠心,走得這么早,撇下俺爺幾個真難過啊……”
每當鄰居們聽到孩子們和趙新民的哭喊聲,也都紛紛前來,一邊陪他們流淚,一邊勸他們節哀。有的為他們送些吃的、用的東西,補貼他們家的生活困難,表達親鄰們的同情之心和對孩子們的關愛之意,對趙新民全家給予極大的安慰和鼓勵,增強了克服家庭困難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氣。
然而,正當孩子們需要親人進一步關愛的時候,奶奶、爺爺于2000年前后不幸去世。照顧孩子們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其父趙新民的身上,工作、生活壓力更大,受多年操勞影響,身體終于難以支撐,于2008年1月不幸患腦溢血,遺憾地撇下孩子們追隨李素榮而去。
在給爸爸下葬時,孩子們一齊跪在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的墳前悲痛欲絕,哭天呼地,撕心裂肺的喊道:“爸爸,你也和媽媽、爺爺、奶奶一樣,咋都這么早撇下我們走了?媽媽,你起來看看我們啊!我們好想你呀……”
鄉親們和親戚朋友置身這凄慘的場景,無不深感同情悲傷,墓地內外哭聲一片。他們共同流著眼淚,幫助孩子們埋葬了親人;然后把孩子們送回家中,鼓勵他們揚起生命的風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照顧及親鄰們的愛護、幫助之下,他們象小草一樣頑強拼命抗爭,互相關愛照顧,艱難應對困難,不斷茁壯成長。哥哥和姐姐像媽媽一樣努力學習,先后考入大學,畢業后繼承了媽媽的遺志,成為鄉鎮中、小學校教師。趙小平也通過專科學校培養,進入城內企業工作。他們先后成立了家庭,有了孩子,過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期望得到媽媽的一張照片,獲得媽媽的長相容貌,是姊妹三人長年的迫切愿望。特別是趙小平,對媽媽的相貌沒有一點印象,遇到年長的婦女就想像媽媽的樣子,有時不由自主地看著面前的阿姨發呆,幾乎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多少次她在夢中驚喜地見到了媽媽的影子,興高采烈地跑過去喊叫“媽媽”,但到了身邊上去擁抱,卻突然不見了媽媽的身影,醒來時枕頭哭濕了一大片……
10多年來,姊妹三人訪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遺憾的是都沒有媽媽相貌的照片。孩子們體會不到熱切期望的母愛和快樂、幸福,心中如同壓了一塊沉重的石頭,成為夢寐以求的奢望和心病,日子過得清淡如水,索然無味。
(四)
我們“老三屆”的同學離開磚集中學50年來,分散天南海北,從事不同的崗位和事業,很難相會。但由于我在家鄉縣城工作,下與在城鄉生活的同學經常接觸,上與在外地工作的同學也有聯系,并時有聚會。
2018年清明前夕,磚集中學100余位“老三屆”同學參加聯誼會,紀念離校50周年合影留念
2018年清明前夕,我和部分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聯系和準備,在界首市寶藍假日酒店,組織了磚集中學“老三屆”紀念離校50周年同學聯誼會。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同學也積極返鄉,參加同學100余人,會議開的相當熱烈、圓滿、成功,即交流、加深了同學們相互的思念之情,又增強、凝聚了大家之間的深厚友誼。
會后,很多同學給我發來了50年前離校時拍攝的照片,希望在聯誼會《紀念冊》中展現。為了不使同學們失望,我在《紀念冊》中開辟了“珍貴記憶”專頁,刊登了1968年3月9日李素榮與全班女同學的那張合影照片。但萬萬沒想到,這張照片一直沁潤著同學們50余年的深情厚誼,在大家的心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和波瀾;更令人驚喜的是,為李素榮的兒女實現找到已故媽媽容貌的愿望提供了難得的寶貴機遇,并引發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傳奇故事。
李素榮女兒趙小平通過《紀念冊》中的一張照片,找到媽媽影像的驚喜經歷,很快在磚中“老三屆”同學們之間傳播,他們紛紛給我打來電話和發來微信,詢問孩子們的情況,給予極大的同情和關注。當得知目前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并建立自己的家庭過著幸福的生活后,心中都表示了特別的高興和歡樂,充分體現了“一輩同學三輩親,三輩同學一家人”的真諦,深刻展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幸福生活和大家庭的溫馨和諧。
8月中旬的一天,我剛剛從上海女兒家返回界首,趙小平就帶領哥哥、姐姐及其全家人員到我家來訪,并帶來他們PS的媽媽和爸爸影象的加彩合影照片。
趙小平為母親李素榮(右)和父親趙新民PS的加彩合影照片
看到50年前李素榮英姿颯爽的容貌,與趙新民并排站在一棵大樹前,胳膊緊緊相依,敬愛如鬢,臉上露出甜蜜的微笑,我不禁佩服、感嘆現代影像PS技術的先進。反復稱贊道:“好,好!你們從小就失去了媽媽,現在終于見到了她的容顏,是你們姊妹三人的福報,你們的媽媽、爸爸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趙小平激動地講:“劉叔叔,我們今天能見到媽媽的容貌,都是您的精心安排和辛勤操作。不然,我們這一輩子可能永遠見不到媽媽了。”
趙小平的哥哥、姐姐也爭著說:“是你給了我們全家人的幸福,真的太感謝您了!”
我對他們客氣道:“你們不要感謝我,是黨的領導使我和你媽媽這一代人當年有了共同求學的機遇,是國家的進步使我們同學有了晚年相聚的環境,是社會科技的發展使你們能夠與50年前媽媽照片相認的條件。你們應該感謝黨和國家及社會!”
孩子們一起回答:“劉叔叔,請您放心,我們會做一個好人,做對黨和國家有用的人,以慰媽媽、爸爸的在天之靈,不負您和同學對我們的關愛之情!”
2022年底,李素榮女兒趙小平(前排左1)與磚中“老三屆”部分同學聚會合影
(趙新民后排左5,李雪云前排左3,作者后排右1)
值得欣喜的是,2022年底,我們班同學趙新民、李雪云(女,全班女同學合影照片前排中)從外地返回界首省親,我邀請李素榮女兒趙小平和他兩人及10余位同學聚會,并戲稱她與其父親同名的趙新民和與母親同姓的李雪云認干親,進一步延續著同學和趙小平之間的濃濃親情,深受三人的歡喜和同學們的支持,叫好聲、鼓掌聲、歡笑聲在漢武大酒店上空久久飄蕩!
作 者 簡 介
劉運德,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退休干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省作協成員,南國文學社副主編,《青年文學家》南國文學會作家理事,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酈道元山水文學院”簽約作家,《文筆精華》研究會特邀會員。先后有500余篇詩文在國家、省、市報刊雜志發表,其中80余篇獲獎。出版《劍與盾》《警魂》《忠誠》三部選集。
-
·陳才生 | “老樹新花,故紙新畫”——談王興舟的讀書觀2024-08-27
-
·詩意人生的感悟與吟唱2024-08-30
-
·【視界晨報】“尋福記”名家漂漆書法與植物畫非遺作品展在福州成功舉辦2024-08-25
-
·陳寶璐|于最美的秋天里,收獲歲月的深情(美文)2024-08-25
-
·瘦石先生詞十首2024-08-22
-
·【實力派作家】屈光道|谷雨云詩六首2024-08-22
-
·河南安陽:殷都區人民醫院中醫科開展“中醫科普大講堂”活動2024-08-21
-
·【視界晨報】熱烈祝賀孫喜民被山東省散文學會吸收為會員2024-08-20
-
·【視界晨報】李士文|詩詞三首2024-08-20
-
·【視界晨報】安陽仁康精神衛生專科醫院慶祝第七個中國醫師節活動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