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藝大師丨藺濤
更新時間:2023-05-25 關注:150
藺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陶瓷藝術大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首屆輕工“大國工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澄泥硯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三晉英才支持計劃高端領軍人才、2020“三晉工匠”年度人物。兼任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山西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山西省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協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所創立的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制所被山西省總工會授予“傳統工藝(手藝)大師創新工作室”榮譽稱號。
一方泥硯繪墨間山水,兩代傳承頌不朽匠心
——訪絳州澄泥硯制作技藝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藺濤
藺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陶瓷藝術大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首屆輕工“大國工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澄泥硯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三晉英才支持計劃高端領軍人才、2020“三晉工匠”年度人物。兼任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山西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山西省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協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所創立的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制所被山西省總工會授予“傳統工藝(手藝)大師創新工作室”榮譽稱號。
絳州澄泥硯制作技藝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干一行,專一行;擇一事,終一生。”藺濤自1986年開始從事絳州澄泥硯研制工作,在三十余年的制硯生涯中刻苦鉆研、思維敏銳,憑著一股傲勁兒,大膽創新,手創技藝,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為澄泥硯的傳承與發揚注入了一股強大的生命力。
父子攜手轉乾坤,浴火涅槃澄泥硯
“紙壽千年,硯傳百世。”絳州澄泥硯,孕于漢,興于唐,盛于宋,明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躋身于中國“四大名硯”。以千余年的歷史沉淀為依托,絳州澄泥硯擁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特征:其形狀含圓形、長方形、龜形、鐘形、海螺形等達百余種,大的半米見方,小的形如拳頭,硯體有鱔魚黃、蟹殼青、豆砂綠、玫瑰紫、蝦頭紅、朱砂紅等足以令人嘆為觀止的絢麗色彩。自唐代起歷代皆被列為“貢硯”,在中國硯史上和當代國內國際文化產品交流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新絳縣古屬絳州,汾河浩浩蕩蕩而來,直貫絳州,其河泥得太岳、呂梁兩山之靈氣,孕汾水之豐腴,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山水條件,滋養出最具韻味的澄泥文脈與性靈。從這里加工而成的澄泥硯,質堅如石,色彩瑰麗,生津潤墨,叩之若金,深得古時文人雅客的青睞。然而,這樣一門底蘊深厚的古老技藝,卻因種種因素而隨著時代更迭與歷史洪流消弭于遙遙長河之中,明珠蒙塵,合于匣中,徒留三百年的遺憾。
三百年后,一對父子的出現重生了這段缺失的文化記憶。1986年,18歲的藺濤中師畢業,按部就班地被分配到縣城小有名氣的西街小學任教美術課。正值此時,其父藺永茂正躊躇滿志地專心于研制絳州澄泥硯的復蘇工程,但無奈于澄泥硯的工序之紛繁復雜,藺永茂深感勢單力薄,決定讓藺濤與他一同聯手攻克難關。作為享譽世界的版畫藝術家,也作為一名絳州人,藺永茂堅定地告訴藺濤,國寶復蘇不僅是自己的夙愿,更是一項歷史使命。父親的話深深觸動了藺濤的內心,于是從此父子雙雙全力以赴,開始了研制絳州澄泥硯的艱難歷程。
盡管處在無資金、無資料、無樣品的“三無”困境,藺濤與父親也從未向挫折屈服過:為了能采集到最佳泥土,他們不畏酷暑嚴寒,不畏急流險灘,攀崖下河,幾次還曾命懸一線;為摸索燒制工藝,他們博覽群書,拜師訪友,廣泛涉獵外圍知識,融物理、化學、雕塑、文學、書法、繪畫于一體。十年的摸索,上千次的實驗,從設計圖紙、配方配料、雕塑雕刻到窯爐設計、燒制等方面,每一道工序均由他和父親兩人親自動手實踐,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是他們在煙熏火燎的焙燒中度過,有多少次生死轉瞬是他們在磚土飛揚的可怕窯崩中逃脫,但藺濤始終堅信,澄泥硯的出路就在前方,一刻也不愿懈怠,鍥而不舍地追尋著心中的理想與責任。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藺濤逐步熟練掌握了各道工序的技術要領,在一個碩果累累的金秋時節,澄泥硯試制成功了!這看似寥寥的三塊成品,卻扭轉了三百年來的文化困局,將澄泥硯從滅絕的死水中拯救了出來,實現了“傳說中的國寶在現代復蘇”的佳話。時隔百年,在藺濤與父親的不懈努力下,歷史的寶藏被重新打開,沉眠已久的澄泥硯再次綻放了足以令全世界側目的熠熠光輝,而其制作技藝也在2008年獨家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澄泥硯文化的歷史畫卷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寸寸真心琢臻品,澄泥名硯俏神州
藺濤為澄泥硯所付出的,絕不僅僅只有這么一個十年。
“制硯技藝是一個將詩、文、史、書、畫、篆集萃于一身的綜合藝術。只有將文史家的史詩精神、美術家的設計靈感與工藝師的精到技藝高度融合,知行合一,方能創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談及如何制作出真正的臻品,藺濤先生如是說道。剖開頑石方知玉,淘盡泥沙始見金。自澄泥硯成功復蘇以來,藺濤便馬不停蹄地全身心投入于澄泥硯的深造研究之中,內心執著的他不惜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的硯臺產地,尋找能者為師,虛心向顯達之人求教,只為讓自己的制硯技藝更上一層樓。
與此同時,他也深切明白“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這句話的道理,,只有在深植傳統文化之根的基礎上,立足時代前沿,不斷創新工藝,才能讓澄泥硯藝術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于是,為了讓澄泥硯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藺濤創新研究領域,充分汲取陶瓷藝術的手段和技巧,主攻澄泥硯陶與瓷的結合,視硯堂為陶,潤筆發墨,且用低溫釉封閉硯邊,起到保溫與美化作用,創作出集實用性與觀賞性于一體的澄泥硯臺。
此外,藺濤還發揮文史、繪畫、雕塑特長,以敏銳的思緒與精湛的刀法為媒介,大膽創意,將古老傳統的工藝和時代特色巧妙結合,兩者水乳交融而又相得益彰,誕生出了一個又一個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或是取材于地域特色的桐葉封晉硯、平遙古城硯等;或是取材于歷史人物的精忠報國硯、關公夜讀春秋硯等;或是以祈福納祥為主題的壽比南山硯、子孫萬代硯等;或是以大型紀念活動為主題的奧運硯、鳥巢硯等;或是以紅色革命地為主題的井岡山硯、寶塔山硯等;還有紀念祖國華誕系列硯、廉政建設系列硯、太行系列硯等極具時代鮮明特色的優秀作品……
自1986年藺濤與父親成立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制所以來,已經自主開發了數十個系列、上千個澄泥硯品種,憑借其精湛的生產技藝、優良的產品質量、精美的雕刻藝術、深厚的文化內涵,“絳州澄泥硯”在業內廣受贊賞與好評,成為許多收藏家爭相尋求的寶物,更是被各大博物館列為珍品予以收藏,榮譽無數:五次斬獲中國文房四寶行業最高榮譽“國之寶”稱號;四度蟬聯“中華民族藝術珍品”稱號;2011年,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制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2019年絳州澄泥硯被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贊譽為“山西三寶”之一,成為代表山西的文化名片。2020年,絳州澄泥硯被評為運城市十大城市名片,2022年,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制所被山西省文旅廳認定為“山西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單位”。
藺濤手作的澄泥硯之美,古樸與時代并存,典雅與潮流合一,不僅享譽全國,更是名揚海外,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美國等數十個國家。藺濤本人更是多次走出國門,應邀參加日本、新加坡、印度、美國等國際文化交流活動,通過絳州澄泥硯讓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成功地在全球范圍內打響“絳州澄泥硯”的文化品牌旗幟。2009年,絳州澄泥“和諧硯”被定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指定禮品;2010年,絳州澄泥“東方之冠硯”被上海世博局選為訂制國禮;六次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手工藝品徽章”。
如今的絳州澄泥硯,早已不再是無人問津的失傳絕技,它鐫刻著絳州的古韻、汾河的積淀、歷史的煙云,跨越千年歲月而重生,成為享譽海內外的馳名品牌,成為代表新絳、代表運城、代表山西的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成為代表中國的文化使者,滋養著華夏文明在世界生長。
心向未來謀發展,澄泥傳承世長存
走進絳州澄泥硯文化園,南苑臥地,北庭聳立,東西展廳,各具特色;入目之處,皆是青磚灰瓦,亭轉廊回,竹影荷韻,小橋流水,一派寧靜致遠、古色古香之景,外在如置身桃源,內里更是涵蓋了澄泥硯、云雕、木版年畫、仿古青銅、石雕、玉雕、宮燈、面塑等各種非遺技藝項目的展示與銷售,文化氣息濃厚。
這座美不可言的絳州澄泥硯文化園由藺濤自2013年起開始投資建設,通過開展非遺、文旅、會展、教育、文創、電商等活動,來成功構建文化加旅游的非遺體驗平臺,如今已成為集文化交流、非遺展演、藝術展示、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文旅融合發展的文化產業集群園區,已吸引數萬人前來參觀體驗,近距離地接觸古老文化,這一豪舉和成果無疑是成功開創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新時期傳承與發展的新模式,是新絳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活化利用的典范,實現了絳州澄泥硯又一個新的蛻變。
藺濤帶徒傳藝已達數百人,他所做的一切只為了能更好地傳承澄泥硯文化。除建設澄泥硯文化雙創園區之外,他還提出了“非遺技藝進校園”的建議,以校企合作來搭建平臺,以就業為導向分期分批在高職院校開設“非遺”相關專業,將“非遺”作為專業學科,讓在校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建設“非遺”理論和研學體系。
“做好社會實踐、專業訓練、一線實習的實踐性教學課程至關重要,要以此有計劃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傳統文化在繼承中創新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創造,賦予新的活力。”藺濤認真地說道。對待“傳承”二字,他始終不遺余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傾囊相授,將自己的藝術理念傳遞給每一位學生,使他們能在傳承中國傳統澄泥硯文化中做出積極貢獻。2022年3月“藺濤大師傳承創新基地”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評為山西省唯一的“大師創新傳承基地”。2022年6月11日,絳州澄泥硯被山西省文旅廳發布為“山西十大非遺保護實踐優秀案例”。
大師之大,大在學術,大在德行,更大在精神。作為傳統澄泥硯藝術大師,藺濤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數十年如一日,幾經滄桑,用對澄泥硯最赤誠的熱愛對抗最孤獨的歲月,巧手打磨著一個又一個寄托著美好愿景的硯臺。相信藺濤先生的制硯事業,也會如他手下的澄泥硯一般,堅如磐石,不可動搖。
-
·陳才生 | “老樹新花,故紙新畫”——談王興舟的讀書觀2024-08-27
-
·詩意人生的感悟與吟唱2024-08-30
-
·【視界晨報】“尋福記”名家漂漆書法與植物畫非遺作品展在福州成功舉辦2024-08-25
-
·陳寶璐|于最美的秋天里,收獲歲月的深情(美文)2024-08-25
-
·瘦石先生詞十首2024-08-22
-
·【實力派作家】屈光道|谷雨云詩六首2024-08-22
-
·河南安陽:殷都區人民醫院中醫科開展“中醫科普大講堂”活動2024-08-21
-
·【視界晨報】熱烈祝賀孫喜民被山東省散文學會吸收為會員2024-08-20
-
·【視界晨報】李士文|詩詞三首2024-08-20
-
·【視界晨報】安陽仁康精神衛生專科醫院慶祝第七個中國醫師節活動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