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沙家莊郭氏溯源
更新時間:2024-08-30 關注:189
文/郭必謙
國家圖書館現珍藏著一套汾陽王郭子儀后裔家譜《雉水郭氏宗譜二三十卷》,這套家譜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郭先培主修的。
“雉水”,是如皋的別稱。如皋是南通地區第一個建縣城的城市,晉代時屬廣陵郡(泰州),管轄南通地區。五代十國時期,周朝設通州,建通州城(今南通市區),如城(如皋縣)管南通北部地區,通州(南通縣)管南通東南部地區。元宋明時期,如皋歸揚州、泰州管轄,通州歸蘇州管轄。清雍正年,如皋改屬通州。抗戰時期,1940年10月,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東進掘港,在馬塘鎮接管 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建立根據地。之后,將原如皋縣一分為二,如皋東鄉改為如東縣,如皋西鄉、南鄉、北鄉仍為如皋縣。新中國成立后,如皋縣、如東縣都屬于南通市。
南通東臨黃海,南瀕長江,位于江海交匯處,全境為不同時期的幾次大規模沙洲連陸,而形成的江海沖積平原——江海平原。如東早期的祖先正是圍墾造田,建鹽場、漁場,開荒拓地的創始人,都經歷了艱苦卓越開拓時期的磨難。
山西汾陽堂郭氏系元末避亂遷居到如皋、如東一帶,并逐步成為如皋、如東境內的望族。至今,如皋境內有郭家園、郭家莊、前郭家園、郭家老園、郭家洋等6處。如東境內,郭氏后裔分布于豐利鎮、馬塘鎮沙莊村、徐莊村等地。
筆者于2019年4月底專門到北京國家圖書館查閱、抄錄《雉水郭氏宗譜二三十卷》部分內容。據家譜記載:如東郭氏始祖叫郭君章,元順帝兵亂時期,曾為武將,棄官隱居如皋。
從家譜第二冊圖像上講述的郭氏名人,二世祖郭士賢,明朝文官;三世祖郭本學,讀書人;四世祖郭允高,明朝文官;五世祖郭隆(日下一個“隆”字)公,郭銓,讀書人;六世祖郭信菴,讀書人;七世祖郭君震,明朝文官;八世祖郭中宇,明朝儒將;九世祖郭紹中、郭公且、郭宗城、郭開生,清代讀書人或文官;十世祖郭龍白,郭良傑,清代讀書人;十一世祖郭瑞祥,讀書人;十二世祖郭楚惟,郭吉菴,讀書人;十三世祖郭彬文,郭人也,郭養秋,郭斗南,或讀書人,或教書先生;十四世祖郭賡堂,郭春圃,郭瑟亭,郭潤齊,郭煥若,郭韻墀,讀書人,鄉紳;十五世祖郭紹言,郭先培,讀書人;十六世祖郭枚臣,讀書人;十七世祖郭楚善,讀書人。
郭椿緒遺留的沙家莊郭氏簡譜圖系
9月—10月間,筆者多次回如東縣馬塘鎮沙莊村走訪親友,采訪了高齡老人郭必昌、郭捷、郭拔、郭可劍等老人,他們回憶沙莊村始祖叫良傑公,郭良傑在《雉水郭氏宗譜二三十卷》中為的十世祖。從郭椿緒(郭凎,已故)遺留下的一份“郭氏世系圖”,我看到:
沙家莊郭氏始祖郭良傑——二世祖郭文奎、郭文學、郭文徵——三始祖郭圣修——四世祖郭魯觀、郭斗南、郭養秋、郭大猷(斗南公、養秋公為《雉水郭氏宗譜二三十卷》十三祖之一)——五世祖郭潤齋、郭韻墀(韻墀公為(《雉水郭氏宗譜二三十卷》十四祖之一)——六世祖郭普堂、郭磁香、郭衡伯、郭翅甫、郭季野(郭先琴);郭子嘉、郭青寺、郭一涵——七世祖郭茂由、郭篤忠、郭子榮、郭文炳、郭聰四、郭范臣、郭潤卿、郭紫林、郭喬——八世祖郭子成、郭巖卿(無子女)、郭磊泉(又名郭理緒)、郭從寅(又名郭承緒);郭配麟、郭跐祥;郭飛卿、郭明載、郭沛霖、郭銘、郭宏緒(郭府佑)、郭金緒、郭椿緒、郭泉緒、郭昆緒(揚州)、郭松緒、郭嘉緒(南通)、郭奎緒;郭益生、郭履之(郭錫吾);郭佑堂、郭飛卿、郭履安、郭次梅、郭玉坤等人。
八世祖郭履安是筆者的祖父,他繼承祖產,有良田千畝。曾在20世紀30年代,到通州西亭鎮去創辦民族實業(南通棉織九廠),因多種原因而失敗。抗日戰爭期間,陶勇、姬鵬飛率新四軍第三縱隊來開辟抗日根據地,建立如皋縣抗日民主政府,我祖父郭履安捐贈錢糧,支持抗日,作為開明紳士代表加入縣政府(當時縣政府在豐利、馬塘辦公)。三縱司令部多次駐扎在我老家,1941年7月陶勇與朱嵐在沙家莊結婚,祖父為此協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
沙家莊的郭氏第九代人數眾多,在戰爭年代有的出外參軍(八路軍、新四軍),有的出外求學,分散到全國各地及港澳臺地區,甚至有的流散到美國、加拿大。
第九代可字輩,目前統計的人數有:郭可大(北京)、郭可義(大連)、郭可鼎(大連)、郭可仁(美國);郭可守、郭可敦、郭可宗;郭可慈(筆者的父親)、郭可親(青州)、郭霞飛(杭州)、郭涵秋(南京)、郭婉香(嘉興)、郭寄生(郭可惠,嘉興);郭可武(郭君健)、郭可誼(煙臺)、郭可鴻、郭可芬,郭可桃,郭可蕓(嘉興);郭可宏;郭可山(上海)、郭可久、郭可嘉、郭可慶、郭可才;郭可川、郭可明、郭可寄;郭可則(南通)、郭可勤(新疆);郭可蕓、郭可政、郭可毅、郭可宗、郭可濤、郭可官、郭志文等人。
第十代必字輩,目前統計到的人數有:郭飛(南通)、郭俊(北京)、郭玲(北京)、郭珊(北京);郭晨(大連)、郭濱(大連);郭杰(美國);郭必武(武漢)、郭必成;郭必昌、郭必娟;郭必勝、郭必剛;郭必華(新疆)、郭必榮(新疆)、郭必任(新疆)、郭必祥(新疆);郭必玉、郭正宇、郭建宇、郭新宇;郭捷(甘肅)、郭拔、郭挺、郭捍;郭必大、郭必珍、郭謙(郭必謙)、郭潔(嘉興)。
第九代、第十代人才輩出,郭可大(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研究所教授、著名醫學科學家)、郭可慈(外語專家、作家)、郭可守(詩人)、郭可義(大連醫科大學教授)、郭可仁(我國早期飛行員)、郭涵秋(南京武警醫院主任麻醉師)郭可誼(曾為解放軍某部團長);郭飛(曾為解放軍某部師長)、郭俊(高級工程師)、葉榛(郭俊妻,清華大學教授)、郭晨(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必武(武漢建筑設計院總工程師)、郭謙(作家、書畫家、學者)。第十一代,當代俊秀也在崛起,如郭新風(銀行家)、郭潔(南通企業家)、郭金珠(曾任北京國家級出版社副社長)、郭迪(清華大學博士)郭超(南通企業家)等人。
沙家莊郭氏字輩排行為:“襄宏先世緒可必厚延承”。
沙家莊過去的郭氏門聯為:“汾陽世澤;虢國家聲”。
祖訓為:敦行孝悌,睦族和鄰;上希圣賢,次作善人;勿貪財色,勿競血氣;勤業守份,徐存仁義;祖則汝福,佑汝勿替。
沙家莊原來屬于吳凌鄉管轄,建國后,吳凌鄉改為尊三公社(1958),凌三公社(1965)、凌民鄉(1985),2001年凌民鄉與馬塘鎮合并,沙家莊歸馬塘鎮管轄,改名為沙莊村。
清嘉慶年間(1796~1820),沙氏一支從如皋南鄉遷徙而來,在此興宇建屋,務農經商。沙氏與郭氏雜居,以郭姓為主。郭氏大戶人家占多數,但貧戶沙氏人數眾多,故稱為“沙家莊”。沙家莊由南園、中園、北園三部分組成,南北長、東西窄,總占地約1.5平方公里。南北園以住宅為主,中園為商居中心。小集市店鋪自西向東一字排開,小街雖不到半里長,卻熱鬧非凡。1940年新四軍東進后,粟裕、姬鵬飛、陶勇、葉胥朝常率隊伍駐扎在沙家莊。郭氏家族慷慨解囊,多次為部隊解決軍糧等軍需物資,支持抗戰。如東縣第一任縣長葉胥朝把兒子寄養在郭可守家,郭的祖母徐國光對外守口如瓶,直到抗戰勝利。
新中國成立,因馬豐公路的建造,馬豐河的拓寬,沙家莊原來的小街撤除,變為一片農田。街道移至馬豐河西側,變為南北走向,并以河為界,河東叫沙莊村(沙家莊),河西叫徐莊村。
沙家莊地理位置圖,沙家莊村委會在標注1
沙家莊北五公里是豐利古鎮,南五公里是馬塘古鎮,西側的馬豐河勾連著如泰運河,水網密布;馬豐公路北通沿海高速,南接啟揚高速,交通運輸便捷;當地的馬豐小學、邱升中學是全縣聞名的學校,教育條件良好;土地肥美,盛產水稻,蔬菜、瓜果,堪稱魚米之鄉;離黃海邊的洋口港、小洋口風景區近在咫尺,也是可以品味“海風、海鮮、海韻”的地方。
沙家莊還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有故事的地方,歷代有“跳馬伕”祭神驅邪震懾敵人的傳統,被稱為馬伕村。
“跳馬伕”源于唐朝肅宗年間,將軍張巡出奇招,令士兵身腿綁扎馬鈴跳躍奔跑,以鈴聲嚇退了安祿山叛軍。張巡戰斗中以身殉國,被唐肅宗追封為“都天王爺”,百姓便建廟祭祀,告祭樂舞為馬夫跳舞。這一非遺文化藝術隨郭子儀后裔的遷徙,從陜西帶至江蘇。明清時,倭冦、海匪常常騷擾沿海,如東豐利、馬塘、掘港一帶的人民追思英烈,祈求神明消災降福,逐漸將供奉樂舞演變為民間舞蹈:“跳馬伕香”。沙家莊因還有清帝乾隆巡海遇險,太醫李育昌竭力背負乾隆至沙家莊入廟救治,乾隆封李太醫為廟神pan>……沙家莊從此以“跳馬伕”壯威,激勵義勇,漸成習俗。沙家莊男子過去總以能參加“跳馬伕”為榮。新中國建立后,如東“跳馬伕”幾進京城演出,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國人則戲稱為“中國迪斯科”。但是,“跳馬伕”演出的成本很高,需要數十乃至上百人,因此,鄉村“跳馬伕”祭祀風俗已經失傳,百姓只能在如東縣創新藝術團下鄉演出時,欣賞到“跳馬伕”的舞姿。
總之,沙家莊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民風淳厚質樸、謙和好客、勤勞善良。“和諧家園、美麗沙莊”的口號已成為沙莊村人的奮斗目標。筆者認為,沙莊村是一個有利于郭氏后代生長、成長的好地方,郭氏后代也會弘揚血脈里祖先留下的尚德崇禮的氣節和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會激勵自己不斷奮斗,為光耀祖先、光耀家鄉、光耀國家而做出貢獻!而生活在外地異鄉的郭氏后代,也會惦念家鄉——沙家莊,時時為家鄉的建設、發展去盡綿薄之力。
附件:
著名醫學科學家郭可大簡介:
郭可大(1912—2001)又名樂生,醫學微生物學家,醫學真菌學家。出生于江蘇如皋縣豐利區吳陵鄉沙家莊(現如東縣馬塘鎮沙莊村)。1917年就讀于如皋縣豐利區吳陵小學,1924年考入江蘇省南通中學。1928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學預科。1929年在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學習,1935年畢業后,赴德國留學, 1937年獲漢堡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抗日戰爭爆發后,他于1938年回國,輾轉多地。先后受聘于同濟大學醫學院、西北醫學院、齊魯大學醫學院、上海醫學院、沈陽醫學院及中央防疫處。1947—1948年間,郭可大到美國多所大學進修深造。回國后,他在上海圣約翰大學醫學院任細菌學主任教授。
新中國建立后,郭可大調到北京任中央衛生研究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前身)研究員、真菌研究室主任,1957年轉到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任真菌研究室和克山病研究室主任。他把全部精力投入醫學真菌和大骨節病、克山病的病因研究上,曾組織32位專家翻譯《秦氏細菌學》第三版,參加編著6部專著,先后發表論文32篇。1952年,他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1978年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等職。他長期從事醫學真菌學、大骨節病病因和克山病病因研究。20世紀50年代初,他提出“克山病主因真菌毒素中毒學說”,受到世界克山病防治科研學術界的重視,目前仍為克山病病因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外語專家、作家郭可慈簡介:
郭可慈(1933—2002年),江蘇如東縣馬塘沙家莊人,能用中英俄三種語言寫作,英語教育專家、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史學者。他曾在南通師范學校(現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師范學院(現蘇州大學)求學。在正場小學、南通師專(現南通大學)、南通地區教研室、通海中學、正場中學、通州市教師進修校任教國文、俄語、英語。兼任過通州市《教學與進修》雜志編委、《福建中學英語報》高中版主編等職務,潛心中學外語教學研究30余年,出版英語教學輔導著作及詞典12本。曾在《光明日報》《人民教育》《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英語輔導》等報刊發表教學論文80余篇,其中,《鄒韜奮談外語教學》和《中學英語禮貌語言教育》以頭版頭條刊發。其傳略已被載入《中國外語教育名人錄》等書。
20世紀五十年代,郭可慈開始寫散文隨筆、游記等文學文章,九十年代開始進行圖書評論,在《河北日報》《中國圖書評論》《圖書廣角》《文學自由談》雜志等刊物,發表圖書評論等文章六十余篇。同時,他進行文史研究,在《世紀》《紅楓》雜志、《江海晚報》《太原日報》《蘇州晚報》等刊物發表文化史研究文章數十篇。九十年代末,他分別加入南通市作協、中國圖書評論協會。曾自編印行(發表過的中文)文集《花甲文存》《十英齋偶筆》,2004年,他的45萬字現代文化史著作《現代作家親緣錄》(與郭謙合著),由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郭可慈、郭謙父子文選》將出版。
詩人郭可守簡介:
郭可守(1916—2005),字存孝,別名更生,如東縣馬塘鎮沙家莊人。曾輾轉驅馳于南通如皋如東及浙江永康金華等地從事教職。曾任如皋中學教師、如東馬塘小學校長。創作詩詞達四千余首,少年時代曾跟隨尤無曲學畫,與尤無曲師友相交。詩詞曾入選《中國當代詞選》,出版有《醞花盦詩稿》。
智能控制與船舶自動化系統專家郭晨簡介:
郭晨,1956年出生,1982年1月本科畢業于重慶大學自動控制專業,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為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帶頭人。曾在大連海事大學任教近四十年,主要從事船舶自動控制系統,船舶輪機系統仿真,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及應用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現為大連海事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船舶電氣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為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均為第一獲獎人),2019年獲得中國交通教育突出貢獻獎。
建筑設計專家郭必武簡介:
郭必武,1941年生于江蘇如東縣沙家莊,196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現為武漢建筑設計院總工程師(教授級),建設部建筑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主持了武漢客運港、武漢世界貿易大廈、武漢體育中心的結構設計。2016年度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文化學者郭謙簡介:
郭謙,字甘泉,又名郭必謙,筆名汾陽后謙、沙漠駱駝。1957年生,學過大專中文、英語,1991年畢業于南師大教育系本科。20世紀70年代插隊下鄉,80年代當中學教師,出版過外語教學著作二十多本;90年代“下海”,在合資企業任經理,創辦企業;21世紀初進行網絡文學、文史寫作,辦報紙;2014年后專業寫作、書畫、文化策劃等。曾為新浪網博客文學聯誼會、博客文學圈創辦人,人民日報《藝術》雜志編輯,《博客世界》報主編、《財富周刊》常務總編。現為百體書法網總編,《作家報》副總編。已出版中文著作12本,有文化史記:《現代作家親緣錄》2冊,《走進名門》叢書4冊及《影響中國的文化世家》1冊。唐代文學研究扛鼎之著《盛唐十大詩人交往史錄》;文學散文集《美文如虹七彩飛》、《甘泉清音》;傳記《小剪花娘子魏伊平傳》、《平凡家庭不平凡的歲月》老革命戰士劉振儒家族傳記;書法史專著《中國百體書法概述》。個人主體文化活動有:2016年10月在北京宋莊舉辦“郭謙書畫展、散文集新書發布會”,11月現代文學館舉辦“郭謙向文學館捐贈圖書、書畫作品儀式”,2017年8月南通市文聯主辦“當代學者郭謙書畫展暨圖書、書畫捐贈儀式”,南通市作協主辦“郭謙《甘泉清音》散文集研討會”。2018年10月宋莊隆重舉辦“文化學者郭謙書畫展暨《平凡家庭不平凡的歲月》新書發布會”和“郭謙圖書朗誦會”等活動。2019年2月江蘇海門市文化局主辦“文化學者郭謙、李志丹捐贈圖書、書法作品儀式”,3月海門市美術館舉辦“文化學者郭謙書畫展”。8月北京市通州區文旅局主辦“文化學者郭謙向通州圖書館捐贈圖書、書法作品儀式。”11月如東縣文旅局主辦“郭謙回故鄉捐贈儀式”,12月南通市通州區古沙讀書節上,郭謙向區圖書館、四安中學捐贈活動成為重頭戲。五年來,電視臺、日報海外版網站、新浪網、網、《作家報》、《藝術家》雜志等數百家媒體對郭謙進行連續跟蹤專題報道宣傳。
-
上一篇:「東坡石」疫情面前
-
·陳才生 | “老樹新花,故紙新畫”——談王興舟的讀書觀2024-08-27
-
·詩意人生的感悟與吟唱2024-08-30
-
·【視界晨報】“尋福記”名家漂漆書法與植物畫非遺作品展在福州成功舉辦2024-08-25
-
·陳寶璐|于最美的秋天里,收獲歲月的深情(美文)2024-08-25
-
·瘦石先生詞十首2024-08-22
-
·【實力派作家】屈光道|谷雨云詩六首2024-08-22
-
·河南安陽:殷都區人民醫院中醫科開展“中醫科普大講堂”活動2024-08-21
-
·【視界晨報】熱烈祝賀孫喜民被山東省散文學會吸收為會員2024-08-20
-
·【視界晨報】李士文|詩詞三首2024-08-20
-
·【視界晨報】安陽仁康精神衛生專科醫院慶祝第七個中國醫師節活動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