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講演出進鄉村 免費義診送上門3月30日,河南省安陽市總工會、林州市總工會、安陽腫瘤醫院組織相關人員來到林州市原康鎮連家坡村,聯合開展2023河南工會萬場文化送基層、安陽市黨的創新理論大宣講暨“中國夢 勞動美”千場文化進基層以及送健康義診活動,把黨和政府、工會“娘家人”的溫暖關愛送到群眾身邊。 安陽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女職工委員會主任張愛敏用樸實、生動的語言,向群眾宣講黨的創新理論,鼓勵廣大村民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的目標要求,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把家鄉打造成美麗宜居、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在文藝演出中,村民自編自演的秧歌兒開場舞拉開了演出帷幕,安陽市職工藝術團為村民帶來了歌曲、快板、豫劇等一批精心編排的節目,贏得現場觀眾掌聲連連。 同時,安陽腫瘤醫院的義診隊伍一行10余人攜帶電子血壓表、聽診器、B超機等醫療器械為村民們進行免費健康檢查,為群眾答疑解憂,講解定期檢查身體的重要性,并鼓勵大家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當天,義診隊伍共為近400名村民進行了10個項目的體檢。(王威2024-09-11
-
【原創作品】清明雨這是作家王興舟2018年的舊作,今將又至清明,雨水又是兮兮,發之同賞,以惹懷鄉情思。 清明雨 2023年4月5日 農歷二月十五 清明 在南太行的山里,每年的清明節,幾乎都有雨。去年的清明就是濕雨兮兮,今年的清明還是雨意綿綿。 清明節是南太行山里最有儀式感的節氣。天氣、物候與民俗悄然地融為一體,形成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祭祖情結,不管天南海北,還是繁忙閑暇,這一天掃墓大軍風雨無阻每逢必至,而且游子返鄉祭祖的隊伍比春節時還要龐大,但春雨總是在這個日子不邀而至。 清明是情感的驛站,走到今天,走到這里,每個人即使無雨也會濕成一滴水,在心靈深處滂沱成一片汪洋,因為那陰陰蒙蒙的雨天,能夠漂染每個人的心境,讓人從游山踏青的欣喜中,立馬就勾起了念祖憶舊的悲情,營造出那空曠、凄寒的氛圍,鄉愁自然而然地就彌漫在天地之間,經久不散。《帝京歲時紀勝》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鄰,擔酌挈盒,輪轂相望。”山里也一樣,清明在24節氣里,也許未必是最詩意的日子,卻應是最肅穆莊重而又哀愁悲涼的時刻。每到此日人們必定要挈婦將雛成群結隊地沿著遺傳的方向去,通過掃墓緬懷先人,虔誠地表達一種尊崇、感恩和追思,以便舒活嵌進靈魂和肉體的遺傳因子,這是血緣脈動的默契,自然也是念故懷親使然,此可欣慰,所以這個日子,這個時節,這個氛圍,自哀自憐固不可憂其少,但上升到禮制,慎終追遠的真情卻需要時時提醒的。《詩經》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慎終的份量重,追遠的思念長,“忘不了”不僅僅是一種情,也是一種道,更是一種傳承,這已成為一種歷史的積淀扎下根來,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像河流一樣,奔騰不息。 清明仿佛是從水里打撈出來的日子,那飄飄灑灑的雨,濕濕漉漉的情,粘滯而拖沓,馬上就復蘇起我們的情感記憶,好像必須要靠這疏疏細雨才能勾勒出它淡淡的纏心的悲哀和絲絲縷縷環環相扣的憶念,頓時我們的神經就有了蜇痛感,只有回到家鄉,回到家墳,回到那膜拜禱念的時空里,這種感覺才會不知不覺地消失,不然就會緊箍得你心神不安。這你就可理解在南太行的溝溝梁梁上,煙雨蒙蒙的山野里,蜿蜒曲折的山道邊,油菜花開遍的田野中,撐幾把舊傘,披幾件雨衣,在風雨里三五成群,扶老攜幼,行行復行行,徘徊且徘徊,回望又回望,悲嘆還悲嘆,那種寂寥,那種肅然,那種扯之不斷的愁緒,那種蹣蹣跚跚的行姿,遠遠地隱在山坡彌漫的云霧里,模糊在叢林樹下的蔭影中,消失在漸行漸遠的山徑上的情景,這是何等蕭索凄楚的畫面啊!再聽著從山上淌下來有點悲鳴的山溪聲,還有鷓鴣那慢條斯理的長啼,真是雨濕思念重,風吹哀愁多啊!抬頭望,祖墳累累拱起,小山似的排列在眼前,有序地顯現出一條不容紊亂的格局,以最直觀、最規律、最生動、最嚴肅的方式向你展現代代相傳的家族基因譜系,它就這樣強烈地如逶迤著的山脈,高聳在眼前,成為一個家族愈來愈高的心靈刻度和精神標識。于是我們每逢清明這一天必定要壓紙的壓紙,插柳的插柳,栽花的栽花,祭祀的祭祀,還得在雨中用傘罩著燃上幾堆紙錢,忙乎過一陣之后,再磕頭跪拜,行禮如儀,然后遠眺香煙裊裊飄散到未知的地方,這時你會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陣生命的感動,生發出一種宿命般的使命感,若有心思心事的人按捺不住,也會向先人故親哽哽咽咽地絮叨上一陣兒,這是最走心最富有情感的陰陽對話,通過碎言片語,和舊日子舊生活舊時光舊事情依偎在一起,雖陰陽相隔,亦如日常一樣貼切,說悲痛也悲痛,說溫馨也溫馨,但驀然間淚水盈眶,滿臉已是水瀑了。南太行山里沿襲久遠的習俗認為,在這個世界消亡的物質,會出現在另一個未知的世界中。根據這個簡單的邏輯,人們便認為通過焚燒紙錢物的方式,這些冥品會轉渡在另一世界變為實物使用,所以為使先人好過一些,人們歷來都格外重視以此為媒寄托哀思。我也未能免此俗,如此這般那般之后,按照鄉俗又燃響幾串小鞭,才跋涉過泥濘走到山道上,此刻人已是雨流面,泥沾腿,有點狼狽的樣子了。這時我伸開雙臂接了幾點雨珠于掌心,方知那沁沁涼涼的感覺,份量是那樣的沉重!果真如古人所言,清明的意像是細雨紛紛,即使年年滿路是花,行人也是要歲歲斷魂的! 清明雨后,萬物如濯,一切皆是清新剔亮的。也真是怪呀,這春雨后的花兒為什么都是這么細碎的黃呢?南太行山上的迎春、連翹、蒲公英和油菜花漫山遍野地閃亮,黃燦燦地開放,宛若剛剛祭祀過的插滿墳頭上的黃花,突然間跑滿了山野和大地,到處鋪陳著人們綿綿無期的思念。如果說雨潤萬物,承載著大自然萬物生長的重任,那么細細綿綿的清明雨則是維系中華幾千年文明的傳統觸點,它讓我們追憶先祖先賢,內心纖塵不染,永遠傳遞著家族古老的血脈,瓜瓞綿綿,枝葉碩茂,不絕如斯;又可懷念先人曾經逝去的美好和輝煌,滋潤內心,點燃心燈,永遠溫暖著未來! 啊,清明的雨,雨的清明,明年的這個時節,這個節氣,還會這么雨意紛紛嗎? 原文刊登于《安陽晚報》2018年4月13日第6版 作者簡介 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安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2024-09-11
-
巍巍豐碑 || 墨江濤巍巍豐碑巍巍豐碑 作者/墨江濤 在古城安陽東北角 有一片靜靜的陵園 二百三十八名烈士 在這里安息 解放安陽的激烈戰斗中 他們的鮮血 染紅了城頭的軍旗 沖鋒號吹起了 登城的梯子 被炮火炸斷 勇士們像猛虎一樣躍起 在古城墻邊 用血肉之軀 搭起了一架架人梯 一個固若金湯的城堡 訇然倒地 黎明在槍炮聲里降臨 陽光灑在千年古城 解放和自由的花 盛開在燦爛春光里 蒼天大地有眼 綠水青山為證 親愛的戰友 在清明節這天 在獵獵軍旗下 我又一次走進碑林 陪你們抽支煙 給你們倒杯酒 為你們送束花 把你們緊緊抱在懷中 向你們敬一個 莊嚴的軍禮 當我老得走不動的時候 我會告訴子子孫孫 在紫薇花盛開的春天里 有一群年輕的叔叔 為了古城人民的幸福 犧牲在黎明前夕 親愛的戰友 歷史不會忘記 人民不會忘記 共和國不會忘記 子子孫孫永遠不會忘記 春天的花朵 是你們生命的綻放 濤濤江河 是你們生命的激蕩 青山巍巍 是你們生命的屹立 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是你們生命的延續 2023/4/1/晨 作者簡介: 墨江濤,安陽市作協副主席,河南省作協會員,出版發行有散文集《槍聲如夢》《溫暖記憶》和詩集《父母是故鄉》。2024-09-11
-
北京市東城區美術家協會系列采風活動在延慶舉行2023年3月25至26日,受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河北篤信公學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笑非工作室的邀請,北京市東城美協、北京京北畫院20多名書畫藝術名家,在柴京津主席的帶領和李麗老師的組織下,齊聚永寧古城進行采風和創作。 活動中,藝術名家們共同走進。 2023年3月25至26日,受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河北篤信公學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笑非工作室的邀請,北京市東城美協、北京京北畫院20多名書畫藝術名家,在柴京津主席的帶領和李麗老師的組織下,齊聚永寧古城進行采風和創作。 活動中,藝術名家們共同走進延慶新華家園--頤享社區,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政策的號召,把文化藝術送到老年社區為老年人服務,讓老年朋友們充分體驗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了讓老年朋友們在現場更為直觀地感受藝術創作的魅力,藝術家們在新華家園頤享社區現場先后創作了多幅畫作。其中一幅大家共同創作的5米多長的《滿園春色圖》,尤為吸引觀眾的目光,讓觀眾嘆為觀止;創作的6尺橫幅《富貴吉祥圖》獲得觀眾的青睞,紛紛上前合影留念;還有《清香溢遠圖》等作品也吸引住了觀眾的目光,讓觀眾流連忘返。 在開幕式上,各單位代表做了發言,值得一提的是,柴京津主席作的主旨發言精彩絕倫,他從中國的五千年文明說起,娓娓道來,特別是延慶歷史文化和永寧鎮的地域特色講解的尤為精彩,他的講話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充分調動和激發起書畫家們的創作靈感。??? 這次延慶采風和創作活內容豐富多彩,藝術家創作激情高漲,活動贏得了一致好評。參加此次采風和筆會活動的還有史宗清、黃海、劉興前、溥石、劉紅敏、張松梅、張國云、程錦宙、劉欣茹、楊春英、翟登旭、鞏建文、張校林、宋云龍、田俊山等藝術家。(萬嘉萱) 李麗老師創作中 劉興前老師創作中 楊春英老師創作中 劉心茹老師創作中 黃海老師創作中 張松梅老師創作中 翟登旭老師創作中 田俊山老師創作中 張國云老師創作中 程錦宙老師創作中2024-09-12
-
中國散文學會與菏澤牡丹區大楊湖村“結對幫建”3月30日,由中國散文學會與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聯合主辦的“結對幫建大楊湖村文化振興繁榮發展”啟動儀式在牡丹區大黃集鎮大楊湖村廣場舉行。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中國散文學會會長、黨支部書記葉梅,中共菏澤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生宏以及張存金、王晉軍、董彩峰、孫華偉、凌翔、唐榮德、王繼庭、趙統斌、楊鷗、胡松夏、高婷、韓科峰、潘若松等作家、學者與大楊湖村的村民們一起出席了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與菏澤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生宏為大楊湖村廣場文化作品碑刻《大楊湖賦》揭幕。 中國散文學會會長、黨支部書記葉梅與大楊湖村黨支部書記杜保平共同為“結對幫建”牌匾揭牌。葉梅會長還為中國散文學會魯西南創作基地授牌,并向該創作基地主任、菏澤籍作家孫華偉頒發聘書。中國散文學會副秘書長王晉軍代表全國部分出版單位、作家、文學藝術家向大楊湖村定向捐贈3000多冊紅色圖書,并對協辦此次活動的北京少兒出版社、長江少兒出版社、言實出版社等單位和踴躍向大楊湖村捐贈書籍的眾多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表示衷心感謝。 位于魯西南的大楊湖村隸屬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大黃集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人才輩出。解放戰爭時期,大楊湖村因發生過著名的大楊湖戰斗而名聞天下。因電視劇《亮劍》的熱播,該村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今的革命老區大楊湖村,村“兩委”班子戰斗力不斷加強,黨員隊伍整體素質顯著提升,經過艱苦奮斗、勤勞創業和快速發展,已經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 中國散文學會黨支部與大楊湖村黨支部“結對幫建”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繁榮發展,是以實際行動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國作協黨組所倡導的“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黨和國家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文化振興至關重要,只有加強鄉村文化振興,才能幫助農民樹立發展信心。此次“結對幫建”活動,必將為大楊湖村注入新的活力,大大推動大楊湖村精神與物質文明建設。參加啟動儀式的與會者表示,一約既定,萬山無阻,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讓我們以今天“結對幫建”儀式為新的起點,堅持黨建引領、支部結對、文化幫扶、注重實效,為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續寫新的輝煌詩篇。2024-09-12
-
亞麻系列產品2014年4月28號,由光華集團發起的食用油革命正式在全國開啟。全國近萬場“廚房革命”教育活動讓光華夢亞麻油進入百姓餐桌。 2014年10月,便攜裝100毫升光華夢口服亞麻油上市,成為愛好旅游者的首選。 2015年9月,光華夢富硒迷迭香專利亞麻油上市,成為重視健康會員首選。 2016年11月,光華夢有機亞麻油上市,巴德維療法開始在全國各地推廣 2017年10月,光華夢烹飪亞麻油上市,成為愛好烹飪美食一族的首選。 2018年3月,光華夢亞麻醋上市,全國大受歡迎。 2018年5月,光華夢亞麻燕麥營養面上市,愛好面食一族的福音。 2018年7月,光華夢亞麻香油上市,解決了亞麻油魚腥味道問題,更多嬰幼兒童成為受益人群。 2018年9月,光華夢亞麻油辣椒醬上市,成為愛辣一族的必備。 2018年11月份,光華夢亞麻籽生抽上市。 2018年12月份,面食伴侶光華夢亞麻籽粉上市。 2019年6月份,光華夢亞麻籽油煎蛋糕干和山藥芝麻餅上市。 2019年6月份,光華夢亞麻果蔬谷物早餐粉上市。 398亞麻大禮包上市,團購人群的最愛。 596亞麻大禮包上市,福利渠道大受歡迎。 光華集團企業文化和發展歷程 光華集團趙志宏致全國人民的一封信 2018年11月份,亞麻系列產品基本完備,亞麻油營養餐健康生活方式正式在全國開啟推廣。 開創中國亞麻產業鏈,我們是認真的;打造中國第一品牌亞麻籽油,我們是認真的;少吃油?吃好油?讓中國人多活十年,我們是認真的。更多的亞麻系列產品研究開發陸續上市中……給國人送去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2018年12月份,中國食用油革命義務宣傳員百萬大軍招募工作正式在全國開啟,受到會員朋友們大力支持,我們一直堅信:有了百萬大軍的加入,少吃油?吃好油?科學用油理念會被更多的人接受,讓中國人多活十年就一定能夠實現! 2019年3月18號,亞麻食養館連鎖項目第一場招商會議在河北石家莊召開,打響了亞麻油第二輪饕餮盛宴的第一槍,號角已經吹響,歡迎大家加入食用油革命大軍,一起為中國人多活十年而努力奮斗! 為了開發不同的渠道,光華集團采取“不同渠道、不同品牌”策略,并嚴格控制價格系統,既保證了讓更多人吃上放心的油健康的油,又防止了價格體系的混亂,全國一盤棋,把亞麻產業鏈做大做強走長遠,讓更多的人通過食用油革命受益多活十年!2024-09-12
-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花卉攝影作品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花卉攝影作品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花卉攝影作品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花卉攝影作品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花卉攝影作品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花卉攝影作品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花卉攝影作品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花卉攝影作品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花卉攝影作品 相機:佳能850D,2023年3月29日拍于北京南海子公園 作者:王帥偉,??1984年生,河南郟縣人。文化傳媒活動策劃人,315記者攝影家網攝影師。 現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員,《科學導報·現代教育》周刊“今日文教”特約編輯,315記者攝影家網攝影師,央視廣告代理CCTV《商企匯》攝制組編導,喜愛紀實攝影,參加過多次大型活動采寫報道。 (責任編輯:土火)2024-09-12
-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1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2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3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4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5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6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7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8 315記者攝影家王帥偉攝影作品:黑天鵝9 相機:佳能850D,2023年3月29日拍于北京南海子公園 作者:王帥偉,??1984年生,河南郟縣人。文化傳媒活動策劃人,315記者攝影家網攝影師。 現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員,《科學導報·現代教育》周刊“今日文教”特約編輯,315記者攝影家網攝影師,央視廣告代理CCTV《商企匯》攝制組編導,喜愛紀實攝影,參加過多次大型活動采寫報道。 (責任編輯:土火)2024-09-12
-
著名書法家王祖禮作品欣賞王祖禮,筆名翔宇,號藝海游人、淚畔居士、青龍居士,晚年自名羨源居士。1950年出生于河南安陽縣,自幼酷愛音樂、書法、美術、武術、寫作等。1971 年任教,曾經被錄用為鄉文化站干部,主編有《安陽縣馬投洞鄉志》,后又轉回教育界工作。音樂方面曾參加市師范學校器樂考試,榮獲第一名。曾主辦過音樂班,戲劇編導、譜曲、組織演出。武術上曾創辦安陽市豫北少林武校,所帶學生多次在市青運會、市六運會、七運會以及省級武術比賽中榮獲一等獎、特等獎。曾組織安陽市文化節暨國際踩傘,跳傘運動會開幕式組織編排大型表演及組織少林寺出國表演團首次來安和學生聯合演出。曾任縣武協主席,市武協委員、副主席。榮獲中國民間武術家稱號,并載入經典。 書法美術上曾獲 1983 年縣書法比賽隸書、篆書三等獎,書法作品多次在安陽市群藝館展出。1990、1991 年兩度榮獲安陽市體育先進工作者,2003 年其所在鄉鎮劃歸安陽市龍安區后,2004 年教師藝術作品“甲骨文”榮獲壹等獎。書法作品也多次參加區書法展,其美術作品多次在《安陽日報》刊登。參與市縣展出的部分書法作品還被推薦參加全省、全國展。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多元式的優秀人才。其撰寫的書法、體育、教育論文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2010年以來,因身體多病曾一度擱筆。2014年以來,不畏身體虛弱,再次重新提筆進行書法、音、美創作,以自己的視角整理祖國書法理論、發展史,晚年生活自得其樂。2024-09-12
-
“2022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京召開3月17日至19日,由《海外文摘》雜志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社主辦的2022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召開,評選出5個年度獎項。其中,梁曉聲《我的成長的煩惱》、劉醒龍《兩棵樹上,一棵樹下》、劉漢。 3月17日至19日,由《海外文摘》雜志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社主辦的“2022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召開,評選出5個年度獎項。其中,梁曉聲《我的成長的煩惱》、劉醒龍《兩棵樹上,一棵樹下》、劉漢俊《南宋的最后一位忠臣》、梁小平《阿蘭德!新疆!》、張建全《我的商海往事》、王灑《稻田的心》、查興娥《她是張翠群》、周有德《克里姆林宮之上》8篇散文榮獲一等獎。 另外,高云峰《那個叫“爸爸”的人》、吳海濤《百花人間》、孟悟《威尼斯的生死悲歡》、張忠義(延河農夫)《千里尋父》、何南《水做的格爾木》、楊西京《針線包》、林瓊(林子)《我想告訴你這種憂傷》、李朝德紀實散文集《蝴蝶的翅膀:張桂梅和她的孩子們》、馬珂《年少在鄉村》、褚銀《十二次翻越雪山》、何武《爺爺的詩酒田園》、王京《白饅頭,青饅頭》、江利彬《像菜茶一樣美好》等散文,分別榮獲“十佳散文獎”,“十佳散文集獎”,散文類二、三等獎。年度“精銳獎”空缺。 每一篇散文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著名作家梁曉聲談及獲獎散文《我的成長的煩惱》說:“你再怎么寫的時候,心中一定要明確,我寫的不是我自己,我要讓讀者看的也不是‘我’,他一定是我最終要出現的筆下的人物。前面不論寫‘我’在干什么,這都是在讓讀者代入進來。當我筆下一定要寫的人物出現在紙上,就要用最好、最準確的文字,要把對這個人物最好的記憶認認真真地寫下來。 我個人覺得,看我們《散文選刊》的時候,凡是好的散文作品,這一點,作者在寫作的時候都是相當的、本能的明確。比如朱自清散文《背影》中,‘我’到哪去了,‘我’坐什么樣的車,‘我’下來多么的累,這些都是鋪墊,都是交代。當筆下要寫的人物出現的時候,重點頃刻轉移,那才是最重要的。而我給大家的‘建議’——差不多也是‘問題’——我們在寫散文的時候,那種希望別人‘通過讀自己一篇散文,最多最大程度了解我這個人’的意識太強。明明是寫他者、寫對方,但是從一起點的時候就變成了:我是要通過寫他者來寫一篇關于我自己的散文,我是要通過寫他者來吸引別人看我這篇散文,通過看我這篇散文了解我,這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所以有時候,一看到作者有這種意識,我基本上覺得這篇散文到最后不見得寫得好。” 《兩棵樹上,一棵樹下》是一篇呈現1998年湖北長江抗洪搶險的力作,作家劉醒龍回憶起那一段驚心動魄的采訪經歷,對人民子弟兵充滿了深深的敬意。談到散文寫作,他說:“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兄長,叫姜天民,他寫過一個小說,叫《失落在小鎮上的童話》。他去世了,38歲肝硬化導致門動脈破裂大出血走的。他是我文學路上的兄長。他那年在北京寫的這篇小說,據說冰心夸贊他寫得好。 《失落在小鎮上的童話》講了一個真事:他從北京坐火車到武漢,然后轉車到鄂州。在回家的時候,他在鄂州渡口看到一個賣油條的小女孩,她把一本嶄新的書的一頁撕下來,把油條包起來遞給顧客。他就問那個小女孩,你怎么不讀書?聊了幾句之后,他把他剛剛出的書送給那個女孩。回頭他休假結束,依然按原路到武漢來坐火車去北京上學,在碼頭上又碰到那個女孩。女孩依然在賣油條,她依然把一本嶄新的書上的一頁撕下來,把油條包給顧客,而那書正好是他送給那個女孩的書……我且不說它里面的象征寓意,就是這種故事本身的抒情性的描寫,太打動人了。” 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高洪波在致辭中,向獲獎者表示祝賀。他說:“散文的創作需要作者融入真情實感,它的本質、靈魂和核心的支撐維度都應當是真實的。如果沒有真實的自我、真誠的袒露、真切的心境,就很難打動讀者。面對新時代,散文作家要以自己的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觀察視角,潛心提煉生活這座富礦中動人的題材內容和珍稀的語言礦石,努力以更多文質兼美的散文佳作為新時代留下生動的記錄。” 年會上,《海外文摘》雜志社執行主編蔣建偉發表了《2022年中國散文漫談》,主辦方還舉辦了8場名家講座、2022年中國散文朗誦會等系列活動。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高洪波,作家梁曉聲、王宗仁、劉醒龍、劉慶邦、鮑爾吉·原野、蔣建偉、喬葉、馮時、李曉東、何正良等,與獲獎作家們一起參加了活動。 據悉,一年一度的中國散文年會自2007年12月召開以來,每年從全國數百家報刊、出版社發表的散文中,評選出最優秀的一批散文,迄今已舉辦16年,為繁榮中國當代散文創作、發現和推介散文佳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萬家萱、王震)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