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墨客王現昌 濃墨重彩顯華光
更新時間:2018-04-25 關注:268
??? 王現昌,又名王獻昌,字墨雅,號太行墨客。1954年生,高中學歷,河南省林州市橫水鎮卸甲坪桃源村人。1983年畢業于西安書學院。現為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寺廟文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 近日,在廣西防城港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的“齊白石銅像落成暨國際齊白石藝術杯書畫巡展”上,其書法作品《清平樂·六盤山》《沁園春·雪》同時入選獲得了2018年國際齊白石藝術杯書畫巡展銀獎。據悉,本次巡展之后還將到國外展覽。
??? 今天,記者坐在這位飽經滄桑的書法家面前,聆聽他訴說著自己多年來藝術之路的艱辛與榮光……
自幼嗜學 得遇良師指點
??? 幼年時的王現昌,十分癡迷書畫與古典文學。那時候,中國正處在“文革”的時期,古書奇缺。鄉賢崔武順為他借來《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學和古書法字帖,小小年紀的他甘之如飴,每每讀起來便廢寢忘食。崔老師學識淵博,書法自成一派,9歲的王現昌迷戀至極,拜之為師。
崔老師擅書顏、柳。他從“永字八法”到右軍“筆勢論”教起,讓王現昌多從氣韻、傳神上下功夫,使字體“方正中寓有變化,平靜里偶出險奇”。
??? 家貧,買不起毛筆,王現昌就用棉花綁在小木棍上,蘸著鍋黑練字。崔老師第一次教王現昌寫的字是“道德為師”。這四個字,深深地印在了王現昌的腦海里。后來父母用雞蛋給他換了一支毛筆。從此,王現昌每天堅持寫一百個楷書字,寒暑無間,直到現在。崔老師不僅是一位良師,更像一名慈父。他不僅在書法上對王現昌要求嚴格,在品德上對其也多有教導。他教育王現昌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崔老師對我的教誨,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王現昌說到此處,十分動情。
至真至誠 方得名師真傳
??? 1976年,王現昌已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由于經常獨自一人出外游學,數日不歸,村里人都稱他為怪客,他的父母也不理解。但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癡迷,讓他根本就無暇顧及旁人的眼光。
??? 在游學的過程中,他去了泰山、曲阜、洛陽、開封、安陽、林州等許多名山大川、古剎名寺,一些珍貴、罕見的碑刻、壁畫、彩繪使他如獲至寶,他小心翼翼地欣賞、臨摹。王現昌因此收集了大量的書法資料。
??? 在那個蕭條的歷史年代,出行主要靠雙腿。
??? 那時,林州市橫水鎮東屯村有一位書法家靳鵬九,民國時期曾在政府任職,金石書畫無一不精。王現昌聞之便多次慕名拜訪,不遇而空。后幾經周折,他終于在安陽見到了年近6旬的靳老師。王現昌表明來意,靳老師方知他一路的艱辛,大為感動,當即收他為徒。靳老師向王現昌教授了許多系統的書法理論知識。
??? 靳老師告誡王現昌:“學藝先修德,寫好楷書是一輩子的事,必須做到筆筆到位,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時間過去三十多年,靳老師的教導,王現昌依然銘記于心。
靳老師揮毫潑墨,分別用真草隸篆書寫了毛澤東詩詞4首。字體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這一切令王現昌眼界大開,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分別之際,靳老師又贈他一本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字帖,王現昌感激萬分,如旱苗得雨。星夜到家,他把老師的墨寶掛于墻壁,朝夕臨摹。
靳鵬九的傾囊相授,對王現昌后來的真草隸篆書法與冶印藝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0年,林州市民協成立初期,資金不足,并不富裕的王現昌將自己的書法作品賣了6000元,全部捐獻給了民協。
天道酬勤 因緣入得白石門
??? 活到老學到老的王現昌,對書法的熱愛只增不減。寒來暑往,數十年如一日,他在自己的陋室中,筆走龍蛇,汪洋肆意,好不快哉。
??? 2016年,因緣際會,王現昌的作品被送到了國家一級書畫大師吳景山(師從崔廣五,是齊白石第二代弟子)的手上。吳景山對他的作品很感興趣,當即相邀,一段佳緣隨即展開。知遇之恩,最是令人動容。這個歷經艱辛、卻始終堅定執著的王現昌,終于獲得了命運的垂青,成為了白石門下的第三代弟子。這份榮耀,讓他自豪,也讓他更加認識到自己所背負的使命。
??? “我打算在有生之年,盡可舉之力,收徒傳藝,把書法藝術發揚光大。”王現昌眼里的光芒熾熱如火。“我最近一直在寫唐寅的《落花詩冊》條幅30首。我還挑選了毛主席詩詞42首、老子的《道德經》、唐詩宋詞,共200幅作品,用真草隸篆寫成條幅,希望有機會可以辦一場書法展。”
這個談吐不凡、一身正氣的王現昌,雖一路走來歷盡艱辛,卻始終昂揚向上,滿懷感恩之心,對中國傳統藝術心懷敬畏。一心向善,一路虔誠。(史超君? 王茜茜)
-
下一篇:中國實力派書法家曹集珪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