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健康的“守門人”
更新時間:2024-08-30 關注:778
——記安陽縣呂村鎮呂村集村第二衛生室醫生張海勇
(315消費文化網 ?醫療頻道?李獻昌 李昌奇)3月31日8時許,筆者慕名到安陽縣呂村鎮呂村集村第二衛生室,與醫生張海勇約好一起“上班”。沒多久,50多平方米的診室,擠滿了候診、取藥、輸液的患者。筆者和病人家屬攀談起來。“實話實說,張醫生看病可厲害了,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醫生。”“醫術高,為人好,他細心、實誠,還負責任,找他瞧病花錢少,病還好得快,很多外村的都過來看病,在方圓幾十里是出了名的。”聽說有筆者來采訪,村民們紛紛湊過來搶著搭話。
說話間,柏莊鎮青春村村民王青林抱著1歲大的兒子來看感冒,他和妻子從家開車到這里,花了半個多小時。筆者問他們為什么要跑這么遠過來看病?王青林回答,五年前,自己就在張醫生這里看過胃潰瘍。如今,孩子出生了,一有啥病都愿意找他看看,時間長了,跟熟人一樣,特放心。
筆者發現,當天來這里看病的小孩占了一大半,最小的才仨月。除了看病,張海勇還給年輕媽媽講起了“育兒經”。“寶寶老吐奶怎么辦?”一位姓李的年輕人問道。張醫生從這位媽媽手中接過寶寶,示范了哺乳后的正確抱姿。“喂完奶后要豎著抱,然后用手掌輕拍按摩寶寶的背部……”
在一旁輸液的村民程貴生說:“俺農村人很多保健常識都不懂,張醫生常常不厭其煩地教我們一些保健知識。”“如今生活好了,啥都不缺,一個個大魚大肉吃的都得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為了大家健康,我經常提醒病人要‘注意營養,清淡飲食,多運動,保持心情舒暢!誰家孩子該打預防針了,誰家的孕婦快要生了,誰家的老人身體有啥毛病,我都知道。”對村民們的健康狀況,張海勇好比茶壺里煮餃子,一清二楚。
10時20分,一位60多歲的老人捂著肚子跑到診室。“你腸胃不好,準是老毛病又犯了!”診斷完病情后,在處方單上熟練寫下幾種藥。病人拿著包好的藥,說了聲“謝謝”就離開了。“他怎么沒付錢?”筆者驚訝地問。“他家里困難,一點藥費就算了。”張海勇解釋說。對此,在場的村民都見怪不怪。“張醫生經常這樣,治病不論遠近、有求必應,不管貧富、有病必治,醫藥費能減就減、能免則免,從不因為病人沒錢而不給治療。”
對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及孤寡老弱病人,他基本不收診療費和出診費,免收打針費、換藥費也是常有的事。在抽屜底下,張海勇的妻子王俊英拿出一大沓子欠條給筆者看。筆者隨意翻看了一下,很多單子已經發黃,金額大的有上百元的,小的則是幾塊錢,最早的能追溯到十八年前。張海勇在一旁說,“醫生最重要的是良心,行醫就是行善。不論有沒有錢,都要看病。藥貴了,鄉親們心疼,我也心不安。”
乘著看病間隙,王俊英告訴筆者,1998年,張海勇從鄭州白求恩醫學院畢業。當時,很多醫院都到學校要人,成績優秀的張海勇到一家大醫院工作并不難。然而,他卻毅然選擇回到呂村集衛生室工作。“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全心全意治病,讓鄉親們都健康長壽。”這就是張海勇的初衷。從醫以來,他免費給多少人看過病,為多少人開過藥方,照顧留守老人多少次,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估計為群眾免除醫藥費超過1.2萬元。當筆者問及,減免患者費用是否會影響他的收入時,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對此,他并不在乎,只知道這是應該做的,因為都是鄉里鄉親。在他的字典里,掙錢永遠是其次的,行醫做人最主要是奉獻。
有張海勇的熱心腸,村民看病都省了不少錢。知道大伙正談論張醫生,一位正在看病的張羅羅有些激動,他深有感觸地說:“為更好地服務村民,張海勇制作就醫聯系卡并發放到了每一戶村民家里。村民哪里不舒服,可以先打電話咨詢,張海勇則根據村民的病情描述提出建議。遇到拿不準的病情,他還會幫助聯系市內的大醫院的醫生進行診治。張海勇說,“市內哪家醫院哪項技術比較先進,哪位醫生擅長哪一方面,我都心里有數。我治不了的病可以找專家幫忙。”有些病人因病情變化需要到上級醫院治療,張海勇只要有時間就陪同前往,并向接診的醫生詳細介紹病史,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查。
不知不覺忙到13時多,問診取藥的村民陸陸續續走了,張海勇總算喘了口氣,端起桌上的面條開始吃。面吃到一半,突然手機響了。“ 一戶人家有個剛滿月的寶寶有點發燒,我得過去一趟!”張海勇匆匆扒了幾口,拎起診箱往外跑。
“張醫生不只在所里看病,電話一響,就出診去了!對病人,他是盡心盡力,極為負責,從醫20年來,從來沒有長時間走遠門,一直行走于村組之間,守護著鄉親的健康。”在藥房核對處方、分發藥品的王俊英給張海勇 “打下手”。她告訴筆者,每天不僅要保持手機24小時接通,還得有睡覺前將手機放到枕邊的習慣,以便能夠隨時接到病人的電話。有時候半夜突發疾病,只要接到電話,他二話不說,就得趕緊起來,保準會第一時間趕到,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隨叫隨到的“救護車”。
在他的書柜里,筆者發現醫學方面的書籍,已被翻得破破爛爛。王俊英說,遇到疑難雜癥,他可以通宵不睡,查閱醫書,尋遍良方。要當好鄉村醫生并不容易,外科、內科、急診處理、免疫等都得掌握基本要領。為了不斷提高水平,適應醫學日新月異的發展,張海勇每年自掏上千元訂閱報刊,購買醫學書籍,不斷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除了向周圍醫生學、向患者學,他自費到鄭州、洛陽、安陽等地向專家教授學,還通過手機微信,與同行、專家進行交流。他好說,醫學知識博大精深,社會也在不斷發展進步,一天不學都不行,他得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潮流。通過不懈努力,他先后掌握了針灸、火針、按摩等技術,學會了刺血療法、敲擊療法、松筋療法、透皮療法等,成為老百姓口口相傳的“良醫”。過了一個多小時, 張海勇背著診箱回到了衛生室。沒想到,剛回來的他又忙上了。盡管鄉村醫生的工作很累,但張海勇說,對干了20年的這個職業他無怨無悔,“因為農村需要我們這樣的鄉村醫生,百姓健康需要我們鄉村醫生。將心比心,既然干了,就要盡己所能給病人提供方便,讓鄉親們少花錢、看好病,少得病、不得病。其實有人需要你,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讓我很有價值。”
“救人如救火。隨叫隨到,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本分。一年365天在崗,守護村民健康。雖然當好醫生并不輕松,但我喜歡這份工作,自己要為健康中國和鄉村振興出一份力。”17時許,采訪臨近結束,張海勇說,送完筆者到村口后她他還得趕忙回到衛生室坐診。因為,如果前來就診的鄉親找不到他會很著急??
正是這樣傾心盡力的付出,他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成了鄉親們健康的“守門人”。

短評—— 新時代需要更多的健康“守門人”
“盡己所能給病人提供方便,讓鄉親們少花錢、看好病,少得病、不得病”!正是這個樸素信念支撐,20年來,不論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黑夜,風雨交加還是天寒地凍,鄉村醫生張海勇從未間斷過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只愿用赤誠之心、一雙妙手,造福一方蒼生。
大愛,不只是無私,更是懷寄老百姓身心健康的守護。他用細致入微的服務、不離不棄的堅韌和默默無私的奉獻,贏得了大家的信賴,成為鄉親們舍不得的健康“守門人”。
醫者仁心,厚德濟生。或許,他并不是滿天星辰中最為亮麗的一顆,或許,他并不是塵世徑陌中最鮮艷的一朵,但他卻用自己善良的心,樸實的行動,搭建了屬于自己幸福的天地,感化著我們。
雖然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輝煌業績,但是在古都安陽,正是像張海勇一樣的“好醫生”幾十年來扎根鄉村,將病人當成親人,以忘我的敬業精神踐行著“醫比天大、德比術高”職業信仰,才鞏固了醫療衛生網絡的網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對于一個人來說,美好生活、幸福人生從健康開始。老百姓最關心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問題,不僅盼望“病有所醫”“病有良醫”,更盼望少得病不得病。只有把握新時代要求,自覺修醫德、精醫術、塑醫風、鑄醫魂,才能守護好老百姓的健康。扛起新時代人民健康的重任,我們期待涌現出更多和張海勇一樣的好村醫。
-
上一篇:金秋·重陽悅舍優秀作品展 之二
-
下一篇:大貨車司機有了“定制”保險
-
·樂訂坊:即將開啟新時代定制訂銷機遇之路2024-11-10
-
·京津冀消協組織聯合發布“雙11”消費提示2024-10-31
-
·河南安陽:殷都區人民醫院開展職工子女“愛心托管班”慰問活動2024-08-30
-
·民建安陽市委會北校區支部傳達學習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2024-08-30
-
·民建安陽市委會第八、九支部聯合深入學習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2024-08-30
-
·民建安陽市委會第四支部召開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會議2024-08-30
-
·民建安陽市委會第二支部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2024-08-30
-
·民建安陽市委會北校區支部開展社情民意撰寫學習活動2024-08-30
-
·河南安陽:北關區關工委舉辦“青少年黨史學習月 老少攜手講故事”暨贈書活動2024-08-30
-
·熱烈祝賀安陽億源冶金耐材公司被推選為質量服務誠信AAA級企業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