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中醫世家王潤書
更新時間:2020-09-22 關注:217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天地間,能把萬物的作用用于生命的救助和保護的,當屬中國的中醫,他們大醫精誠,懸壺濟世,行醫活藥,治病救人。所以,中國才人丁興旺,民族興盛。
談到中醫的繼承、發揚光大,我不得不佩服《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黃帝內經》等等理論的創造者們,也不得不佩服把這些醫學理論和經驗一代一代傳授下來的專家教授們,更不得不佩服那些深入一線的醫生們,他們身背藥箱,翻山越嶺,進哨所、鉆窯洞、到廠礦、下鄉村,望聞問切,體察病情,對癥下藥,濟世救人。更不得不佩服的是那些口傳心授,代代相傳的中醫世家,為祖國的中醫事業的繼承和弘揚,默默無聞的工作著、奉獻著,書寫了一個個杏林傳奇。
王潤書,小名王二書,是法盛堂第四代傳人,關于他治病救人的事跡,安陽方圓百里,很多患者都知道,但他和他的祖輩們是怎樣把法盛堂從初創經營到現在的,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在太行山東麓的鳳凰嶺上,有一個村莊西柏澗,村北有一座寺廟——香山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香山寺有一位高僧法空大師,以慈悲為懷,除了以出世間法普度眾生外,還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中醫醫術,治病救人。大師年事已高,為了傳道授業,弘法救人,在香山寺周圍方圓百里的善男信女中尋找傳人, 也許是機緣成熟,也許是善根普被,大師慧眼識珠,選準了西柏澗村的一位青年——王成周,字正心,由于他少年從師讀經,天資聰穎,智慧如海,欲考取功名,由于家貧,不得不輟學。上帝也很眷顧善者,在為他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為他打開一扇窗,在一次禮佛盛典時,法空大師一眼就看出了王成周的善良和智慧,經過大師的測試與考驗,他入了大師的法眼,大師將其醫術傳給了王成周。他在光緒十二年二十五歲時開辦了【法盛堂】診所,行醫活藥五十五載。長期的行醫生涯,使他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光緒二十六年被清政府授予七品銜文林郎。
王成周享年八十歲,善終。其三子王大禎,字襄成,受其父影響,幼讀詩書,少攻醫學,從【傷寒論】入手,精研【溫病條辯】、【溫熱經緯】等醫學名著,博覽群書,又深得其父之家傳,精于溫熱病的治療,以善治疑難雜癥而馳名鄉里。清末秀才魏道生贈對聯對其醫術高度贊揚。由于他醫術精湛,曾多次被蔣村巡撫馬丕瑤家請去診治病情,翰林馬吉樟將自己書寫的一副篆字作品贈其作謝。
王大禎之長子王有弼,字眾甫,年幼時聰明好學,少年博覽群書,長攻醫學,在總結上兩代長輩治療經驗的基礎上,精研醫理,臨床驗證,形成了他認證準、藥味少、療效好的治療風格。他善于總結,勤于思考,結合臨床經驗,配制出了治療傷寒、中風、癲癇、哮喘、腎病等十幾種病的五十八個驗方。他不但被患者稱道,在同行中也享有較高的聲望,很多同行將自己的子弟送到他的門下為徒。一生授徒上百人,一九五八年應征任安陽專署中醫進修班(汲縣衛校、新鄉醫學院的前身)教師,一九七八年被安陽地區衛校大專班聘為教師。在安陽地區周邊城鄉享有很高的醫德醫術盛名。
到了王潤書——王有弼次子(小名王二書)這一代,已是法盛堂診所的第四代傳人,法盛堂從初創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歷史。高中畢業后,隨父行醫,厚重的中醫家學底蘊,牢固的生化基礎知識,使其對祖國的中醫學理解和應用有了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幾十年的隨父行醫經歷中,深得其父之言傳身教,并形成了自己的治療風格,治好了許多大醫院沒治好的疑難雜癥,尤其對過敏性紫癜腎、紅斑狼瘡腎、腎病綜合征和婦科不孕癥、子宮卵巢囊腫術后復發等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受到了患者的廣泛好評。由于患者太多,交通不便,他和父親從家鄉西柏澗村來到豫北重鎮水冶,開辦了平脈辨證王二書(水冶鎮東北街村人民路衛生室)。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在給患者診治疾病時,望、聞、問、切每個環節都要仔細診斷,并對癥治療,才能收到很好的療效。他重視醫德,為杏林爭光,為了讓患者少花錢,有療效,他對六十歲以上的困難患者,每人每天至少減免二十元錢的藥費,幾十年下來,他為困難高齡患者節省藥費開支達幾十萬元。殷都區北曲溝村吳銀鳳,女,六十四歲,她和老伴一塊來衛生室看病,聽說她家庭比較困難,王二書在給她和她家人看病過程中,直至病愈,沒有收任何費用,吳銀鳳一家見人就說,王醫生真是好人啊!王二書性格耿直,不喜歡花言巧語,他用精湛的醫術為中醫爭得了榮譽。去年,患者田文軍腦出血,在大醫院重癥監護室搶救十八天,出院后無法正常生活,自從來到王二書的衛生室看病后,病情逐漸減輕,經過一個階段的治療,現已能正常生活了!像這樣的疑難雜癥患者,他治好了太多。由于他的醫德高尚,醫術精湛,醫風靈活,吸引了眾多患者來此就診,原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金其榮先生也請他診治疾病,并贊揚他的醫術高超。
為了繼承和發揚光大祖國的中醫技術,為更多的人造福,王二書將次子王文蔚培養成中醫學研究生,并在臨床上言傳身教,王文蔚也不負眾望,在國內外醫學刊物和權威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他決心考取醫學博士,更好地學習中醫理論并用到臨床上,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天佑中華,讓萬物物盡其用,讓華人和世人健康長壽。黨中央也不負眾望,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復興事業中,給中國的中醫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杏林春曉艷陽高照,在這支白衣天使的行列里,一定會孕育出很多棟梁之才,像【法盛堂】的百年滄桑一樣,創造出懸壺濟世的傳奇人物和傳奇故事。
王雷生原創于2020年初秋【法盛堂】診所
編輯:林臏
-
·張桂珍||我眼里的美女企業家2024-12-16
-
·民建會員勝桂紅:殷商文化的傳承者與奉獻者2024-12-16
-
·江北水城綠色新篇章:華越酵素種植大使李秀芳夫婦的領航之旅2024-12-16
-
·民建會員林臏:政協履職展作為,情系百姓顯初心2025-03-30
-
·用影像筑夢,從攝影師到暮嶼嵐品牌領航者——訪中華攝影藝術家委員會副主席楊家寶2025-03-17
-
·心懷健康夢 情系公益行——全國第十一屆道德教育新聞人物邢艷艷2025-03-03
-
·以健康為筆,繪就社會擔當與文化傳承畫卷——記全國第十一屆道德教育新聞人物孫家幕2025-03-03
-
·笑琰:帶領樂訂坊在多元領域書寫傳奇的逐光者2025-02-15
-
·守信立身,誠信商人踐諾償還巨額債務——記“濟南好人”段振寶2025-02-03
-
·李治飛:信息技術逐夢者,社會責任踐行者2025-01-19